“以前看病像赶场,心内科、神经内科、内分泌科,一个上午跑三个地方还说不清问题。现在一次门诊,几个专家围着我讨论,感觉踏实多了!关键是我只要付挂一次号的费用!” 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新开设的“多病联合门诊”候诊区,刚结束诊疗的张大爷感慨道。面对慢性病共病患者日益增长的复杂诊疗需求,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近日推出创新服务模式——“多病联合门诊”,致力于为患有多种基础疾病或疑难复杂病情的患者提供“一站式”高效、精准、个体化的诊疗方案,提升就医体验与治疗效果。
破解“多病共存”患者就医困境
院方表示,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及疾病谱变化,不少患者同时患有多种疗资源,打造“多病联合门诊”。
“多病联合门诊”打破传统单科主导的联合诊疗模式,采用按需组合模式运行:依据患者具体病情,灵活组合心内科、神经内科、内分泌科、肿瘤科、消化内科等相关学科专家同时出诊。患者可以一次按需预约多个科室,即可在一个诊室内,得到多学科专家的诊疗。专家团队共同问诊、检查结果集中解读、深入讨论病情、制定综合治疗方案。
一次联合门诊,解决多重健康困扰
72岁的张大爷是“多病联合门诊”的首批受益者之一,他长期患有糖尿病、高血压病以及脑梗。过去,他需要分别前往内分泌科调整降糖药、心内科控制血压、神经内科控制脑梗死,时常感觉顾此失彼,血糖血压波动较大,头晕胸闷症状反复出现。
在听说市八医院有这样的联合门诊后,现场预约了内分泌科、心内科、神经内科。当天他按预约时间,带着检查报告准时来到了联合诊室。专家团队详细询问了张大爷近期的症状、用药情况及自我管理细节,共同查阅了历次检查报告。
其中内分泌科专家发现张大爷近期自行增加了某种降糖药剂量,导致夜间低血糖风险增高,心内科专家注意到其血压控制不佳,在当前用药方案中存在潜在相互作用,而神经内科专家发现有部分药品和心血管用药功能相仿,可以适当调整。
经过近30分钟的讨论,专家团队达成一致意见:调整降糖方案,更换为更安全的新型降糖药,并精细调整剂量,降低低血糖风险,同时优化心脑血管用药组合,减少部分用药,选择协同增效且副作用小的用药组合,设定更严格的家庭监测目标,最后还给患者提供了随访意见,预约好下一次复诊时间,确保长期管理的连贯性。
“专家们把最近头晕胸闷的情况,糖尿病的药、高血压和脑梗死的用药,还有在家里怎么监测,什么时间来复查,一起给我讲得清清楚楚,一次就把我几个大问题都理顺了,再也不用自己东奔西跑瞎琢磨了!”张大爷对这次高效、精准的诊疗体验赞不绝口。
逐步拓展覆盖病种范围
市八医院“多病联合管理门诊”标志着上海区域医疗中心在探索整合型医疗服务模式、提升复杂疾病诊疗水平方面又迈出了坚实一步,为饱受多病困扰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就医选择。市八医院副院长朱捷表示,“‘多病联合管理门诊’的开设,是践行‘以患者为中心’服务理念、推动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升级的重要举措。通过多学科协作,能够为患者提供最优化的整体解决方案,提升疗效,减少医疗风险,最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。”
目前,市八医院“多病联合管理门诊”初期主要面向老年共病患者、疑难复杂慢性病患者等群体开放,运行时间为每周三上午。医院将根据运行情况和患者反馈,逐步增加开诊频次,拓展覆盖病种范围,并探索与社区医院的联动机制,使这一创新服务模式惠及更多有需要的市民。
【多病联合管理门诊信息】
地点: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门诊大楼5楼专家门诊诊区
时间:每周三上午(需提前预约)
适用人群:同时患有2种及以上慢性疾病(如心脑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肾病、呼吸系统疾病、神经系统疾病、风湿免疫疾病等)或病情复杂需多学科协同诊疗的患者配资知识网。
恒盛智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